專欄作家介紹
嚮往當人類學家,結果一不小心嫁給越南先生,開始一輩子的越南田野調查。臺妹的愛書《天真的人類學家》敘述著一位人類學家進入田野後,才知道自己和外界對於異文化的天真,就像是臺妹在嫁入越南家庭後,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發現越南更深層的文化和自己的天真。
越南孩子因為新冠肺炎,從年初就開始宅在家了。怕兩歲半小臺妹在家無聊,我為她添購了一些耐玩的玩具:樂高、洋娃娃照顧組、恐龍模型,互動書和貼紙書也都備齊,戰戰兢兢地迎接全國隔離。
那天小臺妹推著她的新玩具-洋娃娃推車出去溜達,立刻吸引在巷子裡踢球的小男孩的注意,紛紛圍繞到粉紅小推車旁,有的拿起奶瓶餵小娃娃,有的也想推小推車。旁邊的爸媽看到了,紛紛出言制止。
「Con trai không chơi búp bê! (男生不能玩洋娃娃!)」
「Đây là đồ chơi của con gái! (這是女生的玩具!)」
聽了有點詫異的我立刻回說:
「Không sao. Con trai cũng phải học trông em bé! (沒關係,男生也要學著照顧寶寶!)」
男孩們的家長只是笑笑地看著我,還是督促著自己的孩子繼續踢球,別玩娃娃推車。
有了小臺妹之後,我對越南的教育十分關注,努力幫助小臺妹不受性別刻板印象限制,但在越南要做這件事不容易。越南人從小就因為性別被貼上很多標籤,像是只有女孩能哭男孩不能、粉紅色是女生的顏色、男生玩汽車恐龍、女生玩扮家家酒、女生不可以太活潑等等。雖然在台灣長大的我在小時候也都聽過,但聽到從越南年輕爸媽口中說出,還是覺得驚訝。
在我的夫家,我則是那個屢屢讓越南家人驚訝的人。靠自己換燈泡和組裝家具的能力都讓我的婆婆吃驚,甚至跟鄰居宣傳,我只覺得大驚小怪。到了辦公室,才發現自己的越南女同事原來都不會換燈泡,每每燈泡壞了或電器有問題,就是我們台灣女孩大顯身手的時刻。問起原因,她們說家裡有爸爸和兄弟了,這些事她們從來不用做。
越南女生在家庭裡被賦予的責任是做菜和照顧孩子,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越兄批評我的廚藝,說出「女生一定要會做菜啊!」瞠目結舌的我只好跟他促膝長談許久「為什麼女生一定要會做菜?」、「越南許多有名的餐廳大廚不也是男生嗎?」還好終究也被說服了,不然這還有得吵。
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不容易,但有些議題,一旦碰觸了,其實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記得臺妹還在越南大學裡任教時,跟學生們討論到性別議題,班上女孩們嘻笑著討論當男生真好,什麼家事都不用做,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男生的發言卻讓全班安靜了下來。他說:「我的壓力真的很大,我的爸媽對我有很高的期待,因為我是家裡唯一的男生。我一畢業就要找到工作,要賺很多錢照顧家庭。但是他們對我的姊姊妹妹都沒有這樣的期待,我很羨慕她們。」或許在那一刻,女孩們也了解了越南男生被社會賦予的責任背後的辛酸,而不再只是認為他們就是受上帝眷顧無憂無慮的一群。
臺妹在一次與越南客戶接觸的過程中,也被「教育」了。當客戶在填寫個人資料表時,他說他不知道怎麼填性別這一欄,我以為是語言不通的問題,解釋了一番。他趕緊澄清他的問題在於他不認為自己是男生或是女生。面對歐美人在性別問題上總是小心的臺妹這時才驚覺,自己在越南怎麼就不注重這一塊了,緊急將所有資料表的性別欄部份加上「其他」。這個舉措在之後也引起非常多越南客戶的好奇,怎麼性別欄有「其他」這個選項,待我解釋後,每個人都若有所思地完成填表,或許這份短短的資料表也在他們對性別長久不變的想像中激起了小小的漣漪。
圖文/越南臺妹 ※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問這篇文章有越南文版本嗎🙂
讚讚
目前還沒有。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