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活躍的獨立藝術組織Sàn Art,係由藝術家Dinh Q Le於2007年10月創立。Sàn在越文裡為「平台」,如同其字面上意義,Sàn Art透過展覽、講座、藝術家駐村計畫、工作坊、藝術導覽等形式推動當代藝術發展。除了對大眾開放的閱讀室外,Sàn Art還有四間工作室與公寓作為藝術家駐村交流計畫的所在地。從2012年開始的藝術實驗室(San Art Laboratory),每間工作室將會有三位藝術家進駐,他們將在為期三個月的「實驗」中彼此交流並分享創意。最後,成果會以發表會的形式展現,內容可能是朗讀、展覽或表演,現已進行到第8期。
在越南,當代藝術及文化資源相當有限,藝術家縱使有好的創作也不容易被發掘,加上外國人對越南的關注向來都在投資而非藝術文化上,讓本地藝術發展更顯得雪上加霜。 Sàn Art的成立為越南─特別是胡志明市豐沛的藝術能量提供了一個出口。

Nguyen Thuy Tien, artist in residence, Sàn Art Laboratory Session 7, 2015, in her studio. Image courtesy Sàn Art.
儘管被視為越南最重要的藝術指標,Sàn Art卻在今年農曆年後不久發佈了一則通知,表示將結束負責駐村計畫的「藝術實驗室」,消息一出國內外藝術媒體無不感到錯愕。新聞稿中說:「由於政府增加對Sàn Art的審查,已有三檔展覽無法得到許可證明,此外藝術家座談也因有外國民眾參與的緣故,受到文化警察(註1)警告停辦。這次,Sàn Art“藝術實驗室”在此艱困的情況下無法繼續運作,目前正在進行的Session 8將會是最後一期計畫 (五月底結束)。」
畫廊總監Zoe Butt在接受Art Radar訪問時 表示,儘管每檔展覽都依據法規申請許可,但自去年10月起,Sàn Art的活動就處處受限。去年參與Session 7的藝術家Ratu Rizkitasari Saraswati創作了一場演出,但演出申請許可卻被文化部駁回,理由是該活動無法證明是一場「表演」。而另一位駐村的越南藝術家Nguyen Thuy Tien為展覽製作了一個自己在廚房做肥皂的影片,雖已完成了政府部門要求的所有申請,並尋求胡志明市美術館及胡志明市美術協會的建議(這兩個單位都認為影片的展出沒有任何問題),然而文化部最後還是以該「影片非藝術品」為由駁回申請,最終無法展出。
越南的藝術指標San Art是本地與國外藝術家的交流聖地
Sàn Art面臨的問題不僅是來自文化警察,還有越南文化部門並沒有評選實驗性當代藝術(experimental contemporary art)的方針。Zoe Butt說,原定進行的Session 9計畫即是以東南亞的跨領域藝術為主題,然而「文化部並不願意批准這類的藝術活動,要拿出跨領域藝術的創作”材料”證明自己的活動是”藝術”,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另外,政府事實上也不願意有外國人參加或出席我們的活動。」在此艱鉅環境下,Sàn Art於是決定將藝術實驗室關閉。
越南自1986年實施改革開放(Doi Moi)至今已30年,市場經濟路線帶來大量外資入主,逐漸改善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帶動GDP快速成長(2015年經濟成長率7%、2016預估將達10%)。儘管南北兩大城市 ─ 胡志明市與河內市已相當國際化,但從Sàn Art吹起熄燈號事件來看,越南國內的藝術創作環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註1:文化警察(cultural police),當地人稱 Phòng An ninh Chính trị nội bộ,也因隸屬於公安局PA-38單位之下而被稱為PA38。
文/ 劉雷雷
All the images courtesy of San Art
作者:點藝術
從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西貢到西方人的背包天堂曼谷、以至高度國際化的新加坡,跟著《點藝術》!探索東南亞繁花似錦的當代藝術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