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裔南加州大學副教授阮清越(Nguyễn Thanh Viết)在這個星期以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同情者》(The Sympathizer)得到了2016年美國普立茲小說獎。《同情者》以1975年越戰末期的西貢開場,講述了一個同情共產主義的人逃到洛杉磯,打入一個南越人團體內部從事間諜工作的故事。這部小說被評論人譽為戰爭小說的新經典,是間諜、諷刺和歷史小說的巧妙融合。
阮清越之前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採訪時說:「儘管我在美國長大,非常美國化,但是戰爭和歷史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我,因為我不斷地從父母或者其他越南人那裡聽到關於越南戰爭的故事。」「所以我的記憶中有持久的創傷,一種戰爭並沒有結束的感覺。家園已經失去了,但是我們仍然期待未來有一天可以將它收回。」
目前居住在洛杉磯的阮清越,於1975年與家人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在賓州(Pennsylvania)的Fort Indiantown Gap落腳,那裡是當時最大的越南難民安置中心之一,後來搬到美國最多越裔的城市-加州的聖荷西(San Jose)。越南裔的背景讓他的作品常是環繞在越南及身分認同,他的最新作品-《不朽:越南和戰爭的記憶》(Nothing Ever Dies: Vietnam and the Memory of War),也獲得很多書評推薦。
提到普立茲獎,大家一定對這張照片《戰火中的女孩》有印象吧!這張照片攝於1972年,後來不僅讓攝影師黃公崴(Huỳnh Công Út)獲得了普立茲獎,也因為這張照片將戰爭對於無辜平民的殘酷傷害呈現於世人面前,使得美國反戰呼聲隨之到達高潮,加速了越戰的結束。照片中的小女孩潘氏金福(Phan Thị Kim Phúc)在1996年於美國的越戰紀念碑前面發表演說。在演說中她說:我們不能改變過去,但可以努力締造和平的未來(One cannot change the past, but everyone can work together for a peaceful future)。
文/Click編輯部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照片來源:Nietnguyen.info、澎湃網、BUSTLE
加入✤Click-Vietnam 點點越南✤ 文化藝術、時尚音樂、政治經濟、好吃、好玩、好買的實用生活資訊,只要輕鬆點點手指,各式情報ㄧ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