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世界角落的越僑,如果想家,那就聽歌吧

專欄作家介紹

這些年因為結識越南朋友而闖越誤南世界,自己不只開始學習越語,更是愛上這裡的一切。幾次越南之旅就有幾次男色故事,希望透過不停地書寫來揭示少人知道的同志文化及日常點滴。目前定居在小熊不多的南方西貢,歡迎大夥來越南。

maxresdefault

四月三十日,越南南方解放日,我想每個人對於這件事都有不同的名稱與看法。但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越南音樂的二三事。

在越南流行音樂史上,1975年算是一個分水嶺,從地理上它切割了南北政權,從時間上切割了戰前與戰後。因此許多音樂標籤就此而生,如鼓動人民士氣的「革命音樂」(nhạc cách mạng),又稱為「紅色音樂」(nhạc đỏ),就像是現在疫情肆意蔓延的年代,越南抖音上有著「愛祖國愛同胞」(Yêu Tổ quốc, yêu đồng bào)的口號與歌曲,就是最好的例子。與它對比的則是「黃色音樂」(nhạc vàng),此詞借用中國共產黨對「靡靡之音」的稱呼,在越南則泛指1975年前在南方所創作的抒情歌曲。由於官方認為這些小情小愛的音樂會使得人民士氣萎靡,因此在1954年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被廣泛承認後,開啟了一段禁歌年代,直至1986年經濟改革(đổi mới)開放才有所改善。

3
1977年的《文化藝術雜誌》(văn hóa nghệ thuật)畫出一個卡通插畫,對話大意說明孩子聽了「黃色音樂」變得崩潰(圖片引自Philip Taylor 2000: 113,Music As A “Neocolonial Poison" In Postwar Southern Vietnam)。

不得不提的是,受到美國軍人駐紮越南所帶來的音樂影響,越南精彩的搖滾樂作品,也誕生於1975年之前,像是Saigon Rock & Soul (Vietnamese Classic Tracks 1968-1974)完整曲目表)。而當時為了服務美軍俱樂部的越南樂手,也成了當時接受這新音樂的最前線人員。

4
西貢搖滾越專輯。圖片引自:https://www.discogs.com/

在戰爭中或是戰後逃出的越南僑民,散落於世界各地,但不約而同的是越南南方的抒情音樂成為了一種連結彼此的方式,形成海外社群的認同感。其中美國越僑自1983年起所製作的「巴黎之夜」(Paris by night)節目,既緬懷又創新,並從海外紅回國內,甚至在當今海外二、三代越僑脫離越南本土生活經驗時,巴黎之夜節目更是積極地尋求越南國內在地的認同。這些在海外所創作或演唱的音樂,就直接被稱為海外音樂(nhạc hải ngoại)。

1
2019年筆者於柏林的同春中心(Dong Xuan Center)暨越南社群的聚集地,看到巴黎之夜的海報以及許多海外越僑歌手跟1975年前的越南南方歌手的唱片。

題外話的是,當我與西貢朋友聊起盜版街(đường pasteur)販賣巴黎之夜的DVD時,他說那個不只是他們音樂的啟蒙,也是男孩們獲取盜版色情影片的來源,果然精神跟生理都需要被滿足啊(誤)。不只是越南本地,隨著越南移工與配偶來台,我也曾在桃園後火車站的唱片行中看見巴黎之夜的VCD。

6
2016年筆者在桃園唱片行購買到的巴黎之夜VCD

當我們在了解越南本地對於南方解放日的看法後,或許可以轉頭看看這些帶著越南經驗的越僑,他們怎麼在海外遍地生根,開花結果。最後獻上一首在德國年輕一代越僑所唱的主題曲Viet World Wide,用三種語言(英語、德語、越語)所演唱而成。連結:


 

 

圖文/西貢男孩  ※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閱讀更多

河內搖擺-週五夜晚你在爵士現場嗎?

越南富國島與台灣豫劇團

不斷被翻唱的越南經典《迎曦廊閣》(Giọt Nắng Bên Thềm)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